7月4日,華·沙龍迎來重磅演講嘉賓,Foster+Partners合伙人吳偉滔先生,以“Designing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為可持續的未來而設計”為題,分享可持續設計的實踐經驗與見解,一同探尋并思考當代語境下,可持續設計的未來。


吳偉滔
Foster+Partners福斯特建筑事務所合伙人
劍橋大學建筑學碩士學位
英國/香港注冊建筑師
中國一級注冊建筑師資格
曾在香港、亞洲及歐洲廣泛開展工作
擔任多個復雜項目的主要負責人
包括杭州中信銀行總部、南京蘇寧大廈、武漢越秀總體規劃、啟德郵輪碼頭等
目前正參與位于北京CBD的高層大廈項目
01
是什么在影響我們的未來?
-
可持續發展一直是Foster+Partners工作的主旋律。
2017年,通過對《巴黎協定》的研究,Foster+Partners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論:即使所有新項目都符合可持續認證的最高
標準,也不足以將全球氣溫的平均上升趨勢控制在 1.5 攝氏度的目標之內。因此,可持續要求我們在設計時必須著眼全局,把建筑與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。
僅控制運營碳是不夠的,應該從設計早期階段開始減少建筑物的隱含碳,預想未來的工作與生活方式,從朝向、空間、結構、選材與自然能源等方面減少建造與維護建筑物所需的能源。在城市規劃層面,我們希望通過mixed-use、public transport, pedestrian-friendly、high density、social diversity、public space,打造一個以人為本、以步行為主的“十五分鐘城市”。

02
我們如何為可持續而設計?
-
-香港匯豐銀行大廈HSBC Main Building
平面布局前瞻未來數十年的工作生活方式,空間靈活;中央垂直電梯以5層為一個單位,利用扶手電梯輔助通達;建筑利用南向反光材質幕墻,可將自然光反射到中庭頂部。
-香港西九龍文化區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
延續老九龍城區脈絡,打造香港沿海文化綜合片區。營造步行親水空間,同時考量建筑之間通風關系,避免熱島效應。
-馬斯達爾城市規劃Masdar
關于零碳城市的構想,無人駕駛汽車在建筑物間載客運送,以實現無車化市區的愿景;市中心的涂層風塔可向街道輸送涼風,不耗費能源前提下抽走熱氣流。
-瑞典斯魯森大橋Slussen Bridge
橋面共有3條車道,兩側各設1條人行道,完善當地地區步行系統規劃,保留文化元素,保護城市立面。
-倫敦彭博社Bloomberg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
選用石材,與當地歷史建筑和諧共處;經過處理的青銅片鍍鑲在石材上,根據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等因素,選擇打開或者閉合,實現大樓通風功能。
-蘋果總部Apple Park
主樓采用從外部循環空氣的風道設計,實現自然通風換氣,樓頂鋪滿太陽能板,減少能耗,利用可再生能源。

香港匯豐銀行大廈

最后,吳偉滔先生指出,可持續設計應當作為一種責任,支撐項目從設計到落地的每一個環節。不僅為當下設計,也為未來設計。
注:本文所有信息和內容均為純文化交流所用,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,侵刪。
丨關于華·沙龍
華·沙龍創立于2014年6月,旨在搭建一個鼓勵傾聽與表達、思考和碰撞的交流平臺,并著力倡導 煮酒論道式的思想激蕩,活動不定期舉辦。華·沙龍的理念是開放、平等和融合。